感懷與追思
海沃教會: 芥菜子特刊
波士頓教會: 焦牧師懷念集
福音文宣社
三谷教會: 懷念焦牧師專欄
 
 
 

 

 

 

福音文宣社雙月刊

敬愛的焦源濂牧師
林振時 / 原載於《福音文宣社雙月刊》 第169期

焦源濂牧師終於息勞回天家,似乎快了一點。恐怕連焦牧師本人也認為快了一些也說不定。然而,這是神的時間安排,怎能說是快了呢?

焦牧師事奉的面很廣,很重,需要避開日間各樣的干擾,安靜專心工作到深夜。所以我不敢隨手提起電話就談起來。大家在電話裡也是開門見山,一問一答,幾個回合就結束了,因為不知道對方是否"有空"。

不過也有談話的機會,原來焦牧師有個特點,不但樂意接載搭順風車的,更是主動問你坐不坐他的車去開會,或是做甚麼的;因此我坐他車的次數也不算少,只要時間合宜,我喜歡來回都坐他的車;否則,回來坐一程也好,坐在車上可以趁機會暢談一番。

他那風馳電掣的開車,是早已聞名的,不必我囉嗦。我倒想為甚麼一個做事乾淨利茖的人,不偷懶,也不是出門時到處找車匙的人,卻老是慢半拍出門,然後在車上與時間賽跑,最後"及時趕到"。看來他是把時間表排得滿滿的,出門時不是辦一件事,可能時,連帶辦兩三件事,如:回程時看看行動不便的老會友,買點自己或別人喜愛的豆腐、豆腐乾,或是甚麼菜回家,有時,也順便去醫院探望病人。

常坐他的車,也知道他知道在海沃(Hayward)要在A街的加油站加油,比別處便宜,也可以順便拐個小彎,進到中華歸主海沃教會外圍轉一轉。那一陣子他少來海沃教會,忙於其他教會的事。聽他說:大堂樓下的那盞燈沒有關,已經看到幾次了;可見他是常來加油,也常來"探望"海沃教會。他人不在海沃,心卻在海沃,惦記著海沃教會。

讀過焦源濂牧師那本《我們逃脫了》的,知道他年輕時經歷過不少艱難困苦,但神仍保守他不隨流失去,更領他到新的環境中訓練他,使用他,避開大陸上,時間更長,範圍更廣,破壞更深的文化大革命。但他仍念念不忘他的使命,不斷向中國人,向中國知識份子還福音的債,讓他們也能到福音的好處。

他不單在國外宣教,近年更多次進入曾經給他留下痛苦的,被羞辱的,被唾棄印象的故土去宣教,有時雖然身體不適,腹瀉難止,仍堅持下去,一心只為了多培養一些農村的宣教士,讓福音廣傳。

說實在的,像焦牧師這樣不大事宣揚的事奉,其影響及效果有多大?多廣?我們很難估計,但相信數算我們頭髮的神,也必能衡量他兒女的心志與工程。

焦牧師雖然不是創會牧師,卻實際上做了創會牧師要做的事。他不宣揚自己,但那些"手印"卻說明他實際上親身做了許許多多,大大小小的事,也都留下了美好的果效。當然,也給他留下美好的回憶,所以,他敢公開說:"我最愛這教會"也毫無愧色。

他知道為甚麼要建立教會,要為誰建立教會。一次他問起附近新成立的教會,問那裡鄰近有沒有華人教會,暗示著既有了華人教會,就不要再去擠,他知道誰是真的主人,誰是真的僕人。

焦牧師不單單懂得"文",也懂得"武",他會種水果-他種的無花果,還拿到進深學房請學生嘗這聞名的中東水果,算是實物教育。

他也重視身體的鍛練,跑步;一次問他還跑步嗎?答道:跑!甚麼時候跑?晚上跑。不怕壞人嗎?都七八十歲了,還怕?

去年一個晚上聚會後,已快十點了,他還說要趕去一個地方;我問,趕到那裡?原來是去健身房鍛練身體,(是外甥女贈送的)。焦牧師是明白清楚已拋錨於永生的人,對生對死毫無牽掛,為了完成排得滿滿的事工,沒有健康的身、心、靈是無法應付的。

焦牧師是位傑出的講員,他的講章段落安排,用辭遣字都是經過仔細推敲的,往往以自己那短小精悍感人肺腑的見證結尾。多少人聽他的道多年,仍然想多聽他講道解經。

講道的風格每位牧師不同,不必劃一,也不可能劃一。講道技巧,可以通過學習,練出講道的藝術;不同的是焦牧師人品的操守,能一直對準為我們創始成終的主耶穌,學習祂謙卑順服的心,言語行動有美好的見證。是真的把生命行出來的人,多少人因他的教導與勸勉而得益。話語要有品格來支持,否則,就毫無榮美可言,只有巍峨的框架。

焦牧師的文字造詣是令人羨慕的,只因他太忙,我們不敢積極去催稿,然而他答應寫的,就一定按時送來發表。我們不但考慮他忙,更重要的是認為他的講台事奉,是當今各地教會最迫切需要的,不單一段信徒,連各教會的牧者也樂意聆聽他傳遞的信息,與學習他的講道藝術。

現在,焦牧師遵行了神的旨意,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,就睡了。他匆匆的走了,用接近八十年的時間,做了超過八十年的事,正如他工作或開車那樣匆忙;也像他在這長篇的人生講道裡,帶出這感人的活見證作結束,然後毫不拖泥帶水,靜靜下台,讓聽的人慢慢回味他所講的。

但願一切榮耀都歸與三位一體的神。

 

 

 

本站由中華歸主海沃教會一群敬愛焦牧師的弟兄姊妹設立,
藉此紀念這位神的忠僕,並傳揚神國福音,為主得人多結果子。